一、什么是脑疝?
脑疝是指因颅内压力异常升高,导致脑组织被迫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,并嵌入颅内的生理孔道或异常间隙,压迫神经、血管及脑干等重要结构,从而引发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症状。它是颅脑疾病的严重并发症,如未及时处理,可在短时间内导致呼吸、循环衰竭甚至死亡。
二、脑疝的常见病因
脑疝并非独立疾病,而是由多种颅内病变引发颅内压急剧升高所致,常见病因包括:
1. 颅脑外伤:如硬膜外血肿、硬膜下血肿等。
2. 脑血管疾病:脑出血、大面积脑梗死等。
3. 颅内占位性病变:肿瘤、脓肿、寄生虫感染等。
4. 先天异常:如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。
5. 医源性因素:腰椎穿刺释放过多脑脊液导致压力失衡。
实用建议:
三、脑疝的典型症状与分类
脑疝的症状因类型和压迫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,主要分为以下三类:
1. 小脑幕切迹疝(颞叶疝)
2. 枕骨大孔疝(小脑扁桃体疝)
3. 大脑镰下疝(扣带回疝)
警示信号:
四、如何诊断脑疝?
1. 临床评估:结合病史(如外伤、肿瘤)及典型症状(意识障碍、瞳孔变化)初步判断。
2. 影像学检查:
3. 颅内压监测:用于重症患者,动态评估压力变化。
五、脑疝的治疗策略
治疗核心是快速降低颅内压并解除病因,需分秒必争。
1. 紧急处理
2. 手术治疗
术后管理:
六、脑疝的急救与日常预防
急救要点(家属或第一目击者)
1. 保持气道通畅:侧卧清理呕吐物,防止窒息。
2. 避免头部移动:固定颈部,减少进一步损伤。
3. 立即送医:拨打急救电话,明确告知疑似脑疝症状。
预防措施
1. 控制基础病: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患者需规律用药,降低脑出血风险。
2. 定期筛查:颅内肿瘤或血管畸形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头颅影像检查。
3. 避免诱因:颅脑外伤后严格遵医嘱休息,禁止过早剧烈活动。
七、康复与预后
脑疝幸存者常遗留神经功能障碍(如偏瘫、失语),需多学科协作康复:
脑疝是神经外科最凶险的急症之一,早期识别与及时干预是挽救生命的关键。公众需提高对颅内压增高症状的认知,高危人群更应注重预防性筛查与健康管理。通过科学的治疗与康复,部分患者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,重拾生活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