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当代中国社会治理体系中,一个以“关心下一代”为使命的组织正悄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它汇聚了老一辈的智慧与热情,搭建起连接青少年与社会的桥梁,成为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。以下将从组织性质、职能定位及社会作用三个维度,深入解析这一特殊群体的核心价值,并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。
一、关工委的组织性质:群众性工作组织的核心特征
关工委全称“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”,是由党中央批准成立的群众性工作组织。其核心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:
1. 主体构成以离退休老同志为核心
关工委以“五老”(老干部、老战士、老专家、老教师、老模范)为主体,吸纳党政部门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。这些老同志凭借丰富的经验、崇高的威望及充裕的时间,成为青少年教育中独特的人力资源。例如,截至2025年,全国关工委组织达92万个,人员超1250万,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工作网络。
2. 组织属性兼具公益性与协同性
关工委既非职能部门,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团体,而是以“配合补充”为原则的协同型组织。它不直接行使行政权力,而是通过动员社会资源、协调多方力量,在教育、法治、心理健康等领域为青少年提供支持。例如,在社区矫正、留守儿童帮扶中,关工委常与司法、妇联等部门合作。
3. 工作目标聚焦青少年全面发展
关工委始终以“立德树人”为根本任务,致力于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、科学文化素养及法治意识。例如,通过“传承红色基因工程”等活动,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二、关工委的职能定位:补位而不越位的行动逻辑
关工委的职能定位需基于其群众性组织的特性,明确“可为”与“不可为”的边界,避免陷入职能泛化或虚化的误区。
(一)核心职能框架
1. 思想引领
2. 关爱帮扶
3. 协同治理
(二)职能定位的实践原则
1. 坚持“配合补充”方针
避免替代学校、家庭等主渠道职能,而是通过活动设计补充其不足。例如,通过校外辅导站填补课后教育空白。
2. 注重“量力而行”
根据老同志的身体状况及专长,选择可持续参与的项目,如“一对一”结对帮扶。
3. 强化“需求导向”
以青少年实际需求为出发点,例如针对网络成瘾问题开展专题干预。
三、关工委的社会作用:多维度的价值贡献
关工委的社会作用不仅体现在青少年个体成长层面,更延伸至社会治理与文化传承的宏观领域。
1. 青少年成长的“护航者”
2. 代际和谐的“催化剂”
3. 社会治理的“创新者”
四、实用建议:提升关工委效能的路径
针对关工委发展中存在的资源分散、队伍老龄化等问题,提出以下改进方向:
1. 优化资源整合机制
2. 加强队伍建设
3. 创新服务模式
关工委作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重要创新,既延续了“尊老爱幼”的文化传统,又回应了新时代青少年发展的复杂需求。未来,唯有坚持“补位不越位、帮忙不添乱”的定位,才能让这支“银色力量”持续焕发活力,为培育时代新人筑牢根基。